您好,欢迎来到蓝海机械网!
新闻资讯

服务热线158-1478-2246

行业资讯

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资讯

锚杆支护施工结束后需要进行的检测

作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24-12-31 18:14:11点击:

  为保证锚杆支护的质量,施工结束后通常需要进行以下检测:

58c91335-a220-4525-885f-6213642beaf9.jpg

  一、锚杆拉拔力检测


  1. 目的


  - 测定锚杆的抗拔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,以确保锚杆能够有效地提供支护力。


  - 检验锚杆与周围岩土体的锚固效果。


  2. 检测方法


  - 使用锚杆拉拔仪进行检测。将拉拔仪的千斤顶与锚杆外露端连接,通过千斤顶逐级施加拉力,同时记录拉力值和锚杆的位移量。


  - 拉拔力的加载方式一般采用分级加载,每级加载后稳定一定时间,观察锚杆的位移情况,当位移稳定后再进行下一级加载。


  - 当锚杆的位移量突然增大或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拉拔力时,停止加载,并记录此时的拉力值。


  3. 评定标准


  -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锚杆的最小拉拔力标准。一般来说,锚杆的拉拔力应不小于设计值的一定比例(如 90%)。


  - 如果检测结果中锚杆的拉拔力小于设计要求,应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,如增加锚杆长度、直径或加密锚杆布置等。


  二、锚杆长度检测


  1. 目的


  - 确定锚杆的实际长度是否与设计长度相符,以确保锚杆能够深入到稳定的岩土体中,提供有效的支护作用。


  - 检查锚杆在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截断、损坏等情况。


  2. 检测方法


  - 常用的锚杆长度检测方法有声波反射法和地质雷达法。


  - 声波反射法是通过在锚杆端部激发声波,声波在锚杆中传播并在锚杆与周围岩土体的界面处反射回来,根据反射波的时间和速度可以计算出锚杆的长度。


  - 地质雷达法是利用高频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特性,通过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信号来确定锚杆的位置和长度。


  3. 评定标准


  - 锚杆的实际长度应不小于设计长度。如果检测结果中锚杆的长度小于设计要求,应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,如重新施工锚杆或增加锚杆数量等。


  三、锚杆注浆密实度检测


  1. 目的


  - 检测锚杆注浆的密实程度,确保锚杆与周围岩土体之间的粘结力和摩擦力能够充分发挥作用。


  - 防止因注浆不密实而导致锚杆的支护效果降低。


  2. 检测方法


  - 声波检测法:通过在锚杆端部激发声波,声波在锚杆和注浆体中传播,根据声波的传播速度、衰减程度等参数可以判断注浆的密实度。


  - 地质雷达法:利用地质雷达对锚杆进行扫描,通过分析反射信号的特征来判断注浆的密实度。


  - 钻孔取芯法:在锚杆周围钻孔取芯,观察芯样中注浆体的密实情况。这种方法虽然比较直观,但会对锚杆造成一定的损伤。


  3. 评定标准


  - 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确定注浆密实度的标准。一般来说,注浆密实度应达到一定的比例(如 90%以上)。


  - 如果检测结果中注浆密实度不符合要求,应采取补浆等措施进行处理。


  四、锚杆预应力检测


  1. 目的


  - 测定锚杆的预应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,以确保锚杆能够在岩土体变形前提供主动支护力。


  - 检查预应力施加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,如预应力损失过大等。


  2. 检测方法


  - 使用预应力检测仪对锚杆的预应力进行检测。将检测仪的传感器安装在锚杆的锚具上,通过传感器测量锚杆的预应力值。


  - 在预应力施加过程中,可以实时监测预应力的变化情况,确保预应力达到设计要求。


  3. 评定标准


  - 锚杆的预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。如果检测结果中锚杆的预应力小于设计要求,应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,如重新张拉锚杆或调整预应力施加工艺等。


  五、支护结构变形监测


  1. 目的


  - 监测锚杆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和使用期间的变形情况,以评估锚杆支护的效果和安全性。


  - 及时发现支护结构的异常变形,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,防止事故的发生。


  2. 监测方法


  - 采用全站仪、水准仪等测量仪器对支护结构的位移、沉降等进行监测。


  - 在支护结构上设置监测点,定期进行测量,并记录监测数据。


  - 根据监测数据绘制变形曲线,分析支护结构的变形趋势。


  3. 评定标准


  - 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确定支护结构的变形允许值。如果监测结果中支护结构的变形超过允许值,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,如加强支护、调整施工工艺等。


话题: #锚杆支护